身為父母該知道什麼?

培育型父母如何教導孩子金錢觀?

培養孩子的理財觀似乎是項艱鉅的挑戰,實際上非常簡單。父母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進行。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培育型父母就會開始教孩子許多事物,例如認識注音、閱讀、寫作、計算、自己善後等等。但理財觀也應該加入教育的一環,而且實際比您想像的還要容易。 以下是一位培育型父母的真實經驗:

我和丈夫都是培育型父母,我們一致認為培養孩子的金錢觀非常重要。像我們這樣的父母大多相信理財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應由父母共同提供指導和明確的建議。 想知道您屬於哪種類型嗎?立即去做測驗

期許我們的孩子達到下列目標:

  1. 獲得理財知識
  2. 了解如何制定預算和存錢
  3. 了解想要與需要的區別

我們自身的財務紀律嚴明,目標明確,這也是我們的教育目標,那為何不早點開始呢?

培育,及早開始

how-should-i-be-investing-as-a-parent-2

擁有30多年經驗的理財專家吉姆•布朗(Jim Brown)曾經說過:「培養孩子理財觀並沒有那麼複雜,要不就投入精力和時間,否則就是完全不投入。」1

過去我以為「錢」是一個大而複雜的概念,然而隨後意識到,若把觀念降低到孩子能夠吸收的程度時,它跟其他事物一樣,其實非常簡單。

就像《孩子與金錢(Kids and Money):餵養知識讓他們財務成功》一書的作者賈恩•珀爾(Jayne A. Pearl)所說,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將理財概念運用到他們的想像力遊戲2中,像是假裝在商店或餐廳的家家酒。當我開始親身教育孩子理財觀時,發現每天可以教的事情太多了,孩子其實也比想像中吸收到更多。

此外,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的特性,有助於學習金錢觀念。身為父母一定能體會,被小孩永無止盡問問題轟炸的感覺,這好奇的天性對學習來說是非常大的優勢。

我和另一半開始教育孩子理財觀時,是從簡單的遊戲開始:下午茶家家酒派對、當一家冰淇淋的老闆,甚至在超市購物。透過這些遊戲,我們發現孩子很快就抓到對金錢的概念。

除此之外,我們更將理財觀帶入生活當中,給孩子一個存錢筒,當他表現良好時給他硬幣,鼓勵他存起來;我們也堅持出門購物會帶著孩子一起,讓他了解消費的過程。

他一直都跟著我們去銀行、商店、甚至去ATM提款。作為培育型父母,日常經驗對教育孩子很重要,當然是要在父母明確、一致的指導之下。我們都是公開地跟孩子討論金錢議題:包括錢的運作方式、我們如何賺錢以及如何用錢。

久而久之,他開始跟我們一起列出購物清單,為一些簡單的事情一起定下預算,例如每週超市購物、外出用餐或跟其他小朋友聚會的花費。購物的時候,他甚至會指著「下殺折扣」的牌子給我們看。

how-should-i-be-investing-as-a-parent-2

為何儘早開始很重要?

以下將說明,為什麼培養孩子的理財觀要儘早開始。

根據2013年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孩子在3歲時已經能夠掌握金錢概念,到7歲時,他們的金錢習慣大致已經建立。3

教育孩子理財觀,其實跟教育餐桌禮儀大同小異,讓孩子了解誠實的重要、適時地說「請」與「謝謝」等,這些都是我們培育型父母在積極指導下,努力想讓孩子養成的習慣,理財習慣也是一樣。

您希望孩子了解金錢的重要性、價值以及養成用錢習慣,更應該趁孩子還小、印象最深刻、會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新知的時期開始!

因此,不要被理財教育這個名詞嚇倒。只要把一切想的簡單一點,現在就可以開始理財教育之路。要記住,培養5歲孩子的理財觀,其實可以很容易,而且會很有趣!

本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投資理財顧問相關資訊由瀚亞投信提供。本公司自當盡力為讀者及客戶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基金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惟不表示本基金絕無風險,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本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本基金公開說明書。瀚亞投信獨立經營管理。本網站內容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