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如何幫助孩子?

如何教育理財觀:理財教育因「齡」施教

無論孩子年紀有多小,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理財觀

大多數亞洲父母皆認為,培養孩子金錢觀相當重要,這樣才能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事實上,由瀚亞投資委託進行的《亞洲親子理財調查》發現,亞洲有超過95%的父母認為理財教育對家庭很重要。

即便亞洲父母都知道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培養孩子理財觀卻是個大哉問。身為父母該怎麼做?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該用什麼方法教育理財?

培養孩子理財觀的關鍵,在於觀察他們個別情況,每個孩子皆是獨立個體,有的很容易接受把錢放入存錢筒裡;有些則是難以理解錢是有限的道理。

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實作,把簡單直接的理財教育融合至日常生活裡面。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而有些事情在特定年齡可以學習和理解得更好。以下是依照孩子不同年齡,給父母的理財教育建議:

how-to-money-parent-your-child-an-age-group-guide-1

3-6歲:介紹錢的概念

這年紀正在瞭解世界運作的道理,往往是教學的第一步。幼兒和學齡前兒童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是:錢是什麼?用來做什麼?

父母能做什麼?

讓孩子熟悉錢,讓他們玩硬幣和鈔票,指出上面不同的圖片及面額。

也可以向孩子傳達這個概念:媽媽和爸爸工作賺到的錢匯會存入銀行帳戶,或者讓小孩跟您一起到提款機操作,讓他們嘗試按一些按鈕!

最重要的是,教導孩子用錢可以換東西。帶著小孩一起購物,讓他們直接目睹一切。若在商店或餐廳付款時,可以讓孩子從錢包中找到正確的紙鈔或硬幣結帳。更或者,讓他們把錢交給收銀員,並自己收下找零。

7-9歲:傳授東西的價值

進入小學後,孩子每天都在迅速地吸收新知,這也是向他們傳授東西價值的理想時機1

那父母該怎麼做呢?

您可以給所有東西不同的價格,這當然並非真的去貼上價格標籤,而是讓這個階段的孩子理解某些東西的價格要比其他的還要高。帶他們去買日常用品,指出不同商品的價格,並根據預算選擇要購買哪一種玉米片:一盒昂貴的棉花糖口味,還是兩盒平價的原味?

接下來,另一堂相關的課程就是讓孩子了解價值與價格的差異。例如告訴孩子,以相同的金額可以購買垃圾食物或是營養三明治,雖然兩種食品的價格相等,但三明治的營養價值更高,是更划算的選擇。

若要開始教育這個年齡層的孩子,網路上有很多資源。保誠亞洲公益基金(Prudence Foundation)與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合作打造的一項金融素養計劃 -「Cha-Ching」正是一個很好的起點,該網站上有大量的卡通影片可以讓孩子看,內容圍繞著賺錢、存錢、消費和捐贈等4個關鍵概念。查看相關內容和可下載的工具,在您的親子理財之路持續探索

how-to-money-parent-your-child-an-age-group-guide-1

10-12歲:儲蓄和消費

關於小孩的自制力,史丹佛大學的沃爾特•米歇爾博士曾經做了一個棉花糖測試:測驗孩子是否能為了獲得更多的棉花糖而等待一段時間,研究發現具備延遲享樂2能力的小孩在未來有更好的表現。10-12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開始運用棉花糖測試的概念,開始教育孩子儲蓄和消費的觀念。

如何介紹這些觀念?

零用錢是讓孩子學習儲蓄和消費的重要方法4,與孩子討論如何花這一筆零用錢、為什麼要存錢及該存多少錢。並且定期確認他們的進度,讓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理財狀況。

父母還可以鼓勵孩子學習獨立,例如給他們一張購物清單和一些錢,讓他們幫忙去購物,藉此訓練孩子根據預算來做出購買決定。
還在尋找更多親子理財資源嗎?參考 Cha-Ching 設計的一連串親子理財活動,您和孩子可以了解何謂延遲享樂,以及如何做購物決策。

how-to-money-parent-your-child-an-age-group-guide-1

13歲及以上:實現自給自足

理財教育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上仍然佔有重要的角色,課題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如何自給自足。父母在這段時間需要為孩子提供正確的觀念,包含學習如何制定預算、識別廣告陷阱,以及了解複利的力量。

如何教育青少年理財?

首先讓孩子們知道廣告是如何運作的。尤其是在網路上,技術平台會監控用戶的每次點擊、按讚和搜尋,進一步提供針對用戶的廣告。每次在Google搜尋之後,他們是否有發現社交軟體會置入相關廣告?

也要教育孩子,行銷會如何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例如一項研究就發現:若孩子常看電視和廣告,在店裡吵著要更多東西的可能性就越大5.

培養孩子的理財觀且讓他們長大有理財素養,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卻也是身為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想知道更多與孩子談錢的訣竅,請深入了解受用一生的理財課程。

本篇文章提供父母簡單的教學指南。請記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要以他們能適應的節奏來教育。身為父母都知道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很重要,教會孩子基礎的金錢知識,他們就可以根據自身經驗持續學習,這樣你也會知道自己在親子理財教育做得夠好!

本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投資理財顧問相關資訊由瀚亞投信提供。本公司自當盡力為讀者及客戶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基金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惟不表示本基金絕無風險,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本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本基金公開說明書。瀚亞投信獨立經營管理。本網站內容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