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新冠疫情引起大眾對環境及社會問題的關注,進而帶動資金流向責任投資,並促進了永續債務(債券及貸款)的發行。ESG債務基金在2021年吸引了超過1,35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高於2020年的550億美元。與此同時,2021年的全球永續債務發行規模創下歷史新高,超越1.4兆美元,幾乎是去年的兩倍1。
由於通膨及利率上升導致全球債券市場動盪,2022年的成長動能似乎減弱。2022年上半年的全球永續債務發行量下降至6,450億美元,較2021年上半年減少近15%,但第二季的債券發行量回升2。
新興市場及亞洲的情況似乎更為理想。見圖1。新興市場及前沿市場在2022年上半年發行了超過 1,200億美元的永續債務,規模大於2021年上半年的1,000億美元。中國是新興市場中最大的發行國,在2022年上半年募集了730億美元,其次是土耳其及菲律賓。另一方面,俄羅斯及印度的發行量大幅下降3。
圖1:ESG債務發行量 – 中國在2022年上半年保持強勁動能。
資料來源︰彭博。國際金融協會。2022年7月。
儘管利率上升、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以及不同地區的減碳趨勢可能出現分歧,我們預計亞洲的永續債券市場將持續成長。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會影響亞洲的成長
地緣政治問題並非新聞,當2019年中美貿易緊張局勢處於高點時,市場擔心美國投資人可能不希望持有中國資產。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俄烏戰爭再次導致地緣政治議題成為焦點。
在邁向淨零碳排的轉型過程中,世界絕對不能忽視中國。由於中國佔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中國的減碳行動至關重要。因此,更可行的方法是加強參與而不是避免參與。我們因此認為投資人對中國永續債券的需求將會持續存在。由於永續債券市場依然是中國在碳中和的過程中重要的融資渠道,中國的發行量亦有可能維持強勁。2021年,中國佔亞洲新發行的永續債券之65.2%4。
話雖如此,俄烏戰爭凸顯了主權債券面臨的ESG風險。瀚亞將國際及國家數據整合至我們的主權債券ESG評估之中,並向管治因素分配額外權重,因為後者不成比例地影響政策以及國家的整體ESG努力。當我們根據ESG風險對主權債券進行評分及排名時,我們亦會考慮相關國家對於面臨重大ESG挑戰的準備程度。
亞洲的減碳趨勢未受影響
俄烏戰爭爆發後,對能源安全的日益關注將促使各國加速轉型至更乾淨的替代能源。然而,儘管亞洲的減碳趨勢很大機會並不會受到影響,但短期來說,戰爭可能會影響歐洲的淨零排放路線。
歐洲的淨零排放計劃包括將燃煤發電轉換成天然氣發電。然而,供應短缺導致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在2021年底上升了近600%,而2022年的俄烏戰爭造成的供應中斷,更令情況進一步惡化。
因此,歐洲關閉燃煤發電廠計畫的腳步已經放緩。有報導指出,由於天然氣價格急升,愛爾蘭及波蘭已增加燃煤發電廠的使用率。英國重啟一座舊式燃煤發電廠,政府可能會延後關閉剩餘的燃煤發電廠。與此同時,德國政府通過了緊急條文,重啟已封存的燃煤發電廠以發電。
亞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較低,因此供應受阻對亞洲淨零排放行動的影響有限。重要的是,多個亞洲經濟體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重申了其對淨零排放的承諾,其國家自主貢獻 ﹙NDC﹚有可能在2022年11月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前增加。
由於預計氣候變遷將對亞洲造成最嚴重的打擊5,各國日益意識到制定永續成長策略所產生的價值,以及忽視環境風險的代價。眾所周知,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大量資金,當中大部分資金將來自債券市場,並以發行永續債券及綠色債券的方式募集。
我們發現整個亞洲的政府及執政者齊心協力以推動永續/綠色融資市場成長。相關努力顯然正在取得成果,即使面對更廣泛的挑戰(收益率上升、投資氣氛低迷及金融條件收緊),亞洲的綠色、社會及永續發展﹙GSS﹚債券發行量依然在過去兩年強勁成長。
把握投資機會
隨著可投資領域繼續穩定發展,我們希望增加GSS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權重。與兩年前相比,由於發行人在經擴展的分類法中發現了債券收益的特定使用方式,我們看到有更多不同產業及國家發行GSS債券。
亞洲方面,日本及韓國具備良好的優質﹙A級或以上﹚GSS債券發行人基礎,中國在某程度上亦具備相關基礎。即使風險環境在過去數月因金融條件收緊而惡化,但這些債券的信用利差未有顯著擴大,進一步鞏固其作為防守型資產的地位。
金融產業將繼續在為永續活動引入資金方面擔任重要角色。見圖2。多間活躍於亞洲的銀行已經制定了永續金融框架及策略,當中包括為金融永續活動作出具體承諾及設下目標。發行GSS債券將為這些努力做出貢獻,我們期望未來能看見更多的的金融發行人。由於房地產產業佔全球碳排放量的40%,房地產產業及業主亦會發揮重要作用。新加坡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房地產開發商已經發行債券,並將所募集的資金用於投資綠色科技基礎建設,以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
圖2:自2013年以來,公用事業及金融佔總發行量的最大占比。
資料來源︰彭博。國際金融協會。截至2022年第一季。
亞洲的執政者持續發展亞洲區的永續債券市場生態系統。研究顯示,提高揭露門檻、引入外部認證以及擴大分類法有助於減少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並減低可靠的綠色債務發行人的融資成本6。與此同時,研究亦指出,隨著潛在投資人因應更高的資訊透明度調整定價,頻繁發債的發行人的利息將會較低。這有助於鼓勵發行人重複發債並進一步深化市場7,為投資人提供更多投資機會,同時令投資更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