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估算,為了達成氣候目標,2016年至2030年間,光是東南亞國家,每年便需要在基礎建設上投資2,100億美元;亞洲各國的總投資額則達到1.7兆美元。其中,大量的投資集中於五大產業:能源、運輸、建築、工業、及農業。
研究結果顯示,若我們忽略氣候變遷,將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因為氣候變遷不僅會影響國家的資本成本,其所伴隨的金融風險,也會增加一國的信用風險1。因此,近年來,許多國家早已著手興建更能抵禦氣候變遷的綠色基礎建設。
興建綠色基礎設施除了能更有效地抵禦氣候變遷,基礎建設對於經濟成長動能和就業率的正面提升,也讓其成為各國在疫情緩解後的優先事項。我們預期亞洲債券市場將在綠色基礎建設的融資上,扮演關鍵角色。
積極應對綠色挑戰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亞洲債券市場的規模、深度及流動性已有大幅改善。亞洲當地貨幣及外幣債券市場目前的市值達22兆美元,佔全球債券市場18%;龐大且不斷成長的當地投資人數量,也有助於亞洲經濟體在投資支出上,不會過度依賴海外資本的融資。此外,資本市場的自由化,亦容許了更多海外資金參與市場,進而促使數個亞洲當地貨幣債券市場獲得全球債券指數的納入。
2021年3月底,亞洲永續發展債券市場的流通債券金額達3013億美元,佔全球永續發展債券市場接近20% 2。2020年,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及永續發展債券的發行量,則佔全球發行量約23%。(見圖1)
圖1. 亞太區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及永續發展債券的發行量持續成長

資料來源︰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綠色債券佔亞洲所有的永續發展流通債券總額75%,除了因為綠色債券的發行歷史悠久、具備既有框架和認證流程外,更反映出投資人及利害關係人致力於減緩氣候變遷風險的承諾。
亞洲是全球經濟減碳的重要一環。光是中國的碳排放就佔全球碳排放的30%,也因此,中國的綠色債券流通量佔亞洲總流通量70%,其次分別為日本(10.8%)和韓國(9.3%)。(見圖2)儘管中國的減碳投資額已經達到全球減碳投資額的三分之一,但中國現階段的能源基礎建設仍相當依賴煤炭,讓中國邁向碳中和的路上依舊充滿挑戰。未來,中國除了會對綠能建設所需的鉅額資金建立綠色融資管道外,也將施行碳權交易機制。
圖2。亞洲流通的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權及永續發展債券

資料來源︰AsianBondsOnline根據彭博的統計結果。資料截至2021年3月31日。東協,即東南亞國家協會,包含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2021年3月31日東協社會責任債券佔比為0.05%。
亞洲社會責任和永續發展債券的投資人興趣及發行量不斷增加,這將有助於疫後醫療服務和貧困救濟方面的融資。因為永續發展債券的特色之一,正是其資金可以運用在環境和社會目標上,賦予發行人更大的靈活度;社會責任債券原則(SBP)也擴展了原則中的社會責任項目範疇,納入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支援開支,這項改變也將有助於社會責任債券的市場成長。惟社會責任和永續發展債券的影響力評估,現階段仍不夠明確。亞洲的社會責任債券及永續債券發行總額為354億美元及411億美元,日本與南韓是這兩種債券的最大發行國,亞洲開發銀行也正致力於推動社會責任債券市場加速發展。
需要多方共同協力
企業是亞洲綠色債券及永續發展債券的關鍵發行人,而社會責任債券市場,至今則仍由政府主導。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公司及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券發行量大幅增加。展望未來,在中國政府持續向中國企業倡議落實碳中和目標下,相信中國的綠色債券發行結構將變得極為多元。
為了推動亞洲永續發展債券市場,各國政府需要加強市場的流動性、推出更多鼓勵企業發行債券的政策、以及鼓勵收入較低的亞洲經濟體發行更多的永續發展債券。
新加坡政府最近公布了價值高達190億美元的公部門綠色計畫,這項計畫將由綠色債券的融資提供資金。2021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將向有合法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及貸款人提供津貼,用來支付債券發行和外部審核服務的相關開支。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也發佈新版綠色債券指引,在資格審查面縮小了與國際標準的差距,不再容許綠色債券有潔淨煤產業的融資,讓中國的綠色債券更符合海外投資人的內部ESG政策。東協綠色債券框架的設立,亦將有助促進亞洲綠色債券市場發展。
投資人對於投資亞洲永續債券市場的興趣日益增加,這股風潮順勢帶動ESG相關槓桿工具的興起。舉例而言,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已推出政策及倡議,推廣永續發展表現連結貸款(SLLs)及永續發展表現連結債券(SLBs)。
永續發展表現連結貸款(SLLs)及永續發展表現連結債券(SLBs)為所處產業缺乏對「綠色」有明確定義、沒有特定的綠色資產及計畫、但卻希望減少碳足跡的公司,提供替代方案。假如發行人未能實現永續發展表現目標,投資人將因為承擔「增額風險」而獲得更高的利息補償。不過目前在實務上,由於現行法律的規範,此利息補償可能無法被落實。此外,永續發展表現連結貸款因為是私人資產,對外揭露的資訊可能較少。
我們預期未來將有更多的創新融資工具,例如:轉型債券。轉型債券有助於擁有大量閒置資產的碳密集型產業,轉型成淨零碳經濟,且隨著轉型指標的設立,轉型債券對石化產業的影響會變得更加重要。
為投資人帶來可觀報酬
對於投資人來說,目前正是兼顧道德與報酬的絕佳投資時機。亞洲ESG債券中,評等最佳與最差的ESG債券相差26個基點;低於歐洲相關的債券評等相差55個基點,這意味著早期投資人得以於亞洲永續債券市場中獲得可觀報酬。
其次,因為亞洲各國政府陸續藉由興建基礎建設,增強自身國家的氣候抵禦力,以及愈來愈多企業在疫情後,朝向減碳目標邁進,亞洲債券市場也會在這些轉變所需的融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與國際資本市場協會和國際金融公司等有良好聲譽的國際機構合作,將有助於促進亞洲永續債券市場發展,為投資人提供更多元的投資機會。亞洲各國也會依照該國的獨特性,不斷對法規進行修改,讓整體市場有漸進式改變。鑑於亞洲崛起較晚,在通往淨零碳排放的道路,可預期亞洲將比歐洲更富野心,帶來更深遠的潛在影響力。